11月21日至2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本次会议聚焦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与创新发展,来自**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专家、区域管理者及教育工作者等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宣部文明培育局副局长吴涛,贵州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李毅,贵州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谢旌,贵州省教育科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左泉等领导出席并致辞。
专题报告:前沿理论与实践成果
开幕式后,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董奇教授作了题为“加强专业化建设,提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的专题报告,深入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体系建设。随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党委书记、北师大“圆梦工程”项目负责人任萍教授以“‘圆梦工程’年度总结——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全面展示了该项目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探索及阶段性成果。
区域典型经验:心理健康工作的创新实践
研讨环节集中展示了区域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的典型经验。贵州省教育科学院左泉院长分享了基础教育学生心理健康循证教研的探索与实践;南通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符小斌主任介绍了校家社医协同模式的成效;此外,来自云南保山教育局方强局长、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教育体育局朱晓艳委员、四川泸县教体局李琼局长、广西灵川县教育局教研室李红云副主任也分别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建设、多方协同机制、顶层推进策略和教研支撑作用进行了深入交流。
五育融合:多维度推动心理健康教育
下午,会议聚焦“五育融合”,探讨了如何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方面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李正云教授讲解了学校心理辅导的规范化及管理实践;贵州师范大学陈维教授深入剖析了家校社协同共育对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广西教科院高永金、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程奇、北京教育学院潘建芬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添及贵州省教科院曹薇分别从德智体美劳的角度,分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成果。
实地观摩:实践展示赋能未来发展
11月22日上午,参会人员分赴贵阳市师范学校附属实验小学和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贵阳学校进行实地观摩。现场展示了《当“美”遇见“我可以”》《模拟人生》《生气不爆炸》等心理健康教育课例。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的教师通过课堂展示和经验分享,生动呈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成长中的实际成效。专家点评环节进一步深化了参会人员对教育实践的理解。
此次研讨会以丰富的内容、广泛的参与和深度的交流,充分展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成就与未来发展方向。从政策带领到区域实践,从理论探索到课堂展示,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此次研讨会不仅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更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
春节前夕2025年1月27日下午,学校心理指导师专家委员会举办了春节团拜会。参会专家和同学们高度评价校园心理健康服务领域取得的成就,对学校心理指导师专业人才培养给予高度称赞。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愈发突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参加调查的青少年渴望被理解、被关注,却往往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心理支持而陷入孤独与迷茫。在此背景下,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于今年开展了“心理健康青春行”专项活动,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注入了新力量。
近期,一场旨在普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公众心理健康认知水平的科普活动——“心灵绿ZHOU”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活动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启动仪式。活动由上海市政协科技和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上海市科普基金会、上海市医学会联合发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华师大教育集团、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等多家单位共同协办。来自上海市多所中小学的近两百名学生代表,以及专家学者、社会公益人士和媒体代表等共同参与。